倫敦London
英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,位於泰晤士河畔,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多元的文化背景,是全球金融、文化、藝術和教育的重鎮。這座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時代,在其漫長的歷史中,倫敦逐漸成為大英帝國的心臟。倫敦擁有眾多著名的地標性建築,例如倫敦塔、西敏寺、國會大樓和大笨鐘等,這些建築不僅是英國歷史的象徵,還是皇家和政府儀式的舉行地。倫敦眼和碎片大廈等摩天輪和摩登建築則展現出倫敦的現代氣息,為城市增添了新穎的景觀。
國會大樓Houses of Parliament
原名西敏宮Palace of
Westminster,位於倫敦西敏地區、大笨鐘旁,前身是皇室的居住所在地,1512年發生大火後才遷往白金漢宮,現在為英國事務決策的重要場所。
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
又譯為威斯敏斯特大教堂。位於倫敦市中心西敏市區的大型哥德式建築風格的教堂,由教堂和修道院組成,為英國皇室成員加冕、婚禮、國葬等重大儀式的場所。
不只外觀,其內那高聳穹頂、奢華紅毯和禮拜堂更是驚為天人。其中,以亨利七世的禮拜堂最為華麗精緻,純白色的石材建造,上頭有著巧奪天工的雕刻、騎士勳章圖案的旗幟和絢麗迷人的彩繪玻璃窗。
大部分英國的君主葬於此地,除了被處死的查理一世和創英國國教的亨利八世,而其女伊莉莎白一世和胞姊瑪麗,生前因信仰不同而關係不好,死後同葬於此,卻是有著新舊教另一種和平的象徵。此外,也是許多英國偉人長眠的地方,如寫實主義的狄更斯、物理學家的牛頓和生物學家的達爾文等。
大笨鐘Big Ben
為西敏宮(國會大廈)北端的報時鐘樓,於1859年建造,坐落在泰晤士河畔旁,是倫敦的知名地標之一,也是英國最大、世界第三高的鐘樓。國會開會期間會放出閃耀光芒的壯觀景象,鐘塔每小時報時一次,倫敦市區每個角落的居民都能聽見。2009年為了慶祝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,正式改名為伊麗莎白塔,而大笨鐘為俗稱。為哥德復興式建築的代表,其內部不對外開放,因鐘面長期有灰塵,只能換新,故於2017年進行整修,直到2021年完工。
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
位在倫敦市中心的新古典主義宮殿,建於西元1703年至1705年,由聖詹姆斯公園、格林公園和白金漢宮花園組成,是英國君主的官邸之一,也是國家慶典和皇家娛樂的地方。原本並不對外開放,但為籌措修建溫莎城堡的經費便開放(大廳、皇家畫廊和馬廄)參觀,裡頭展出了許多歐洲經典繪畫作品,包含魯本斯、倫勃朗、弗美爾、蓋恩斯巴勒和卡拉內羅等人作品。
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
位在英國倫敦的綜合型博物館,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、巴黎羅浮宮並稱「世界三大博物館」。建築外觀為希臘復興式,正門以8根愛奧尼圓柱打造,十分雕欄玉砌。入內後,中心為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,頂部用3000多片的三角形玻璃片組成,成為著名拍照景點,也是租借導覽機和周邊販賣的地方。
館內蒐集的文物珍品縱橫東西方、包羅萬象,以區域、時代和專門研究館劃分,如希臘和羅馬館、非洲館和版畫素描館等,其中,以古埃及的羅塞塔石碑最為著名,上頭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、世俗字和古希臘文字三種文字,對現今的研究考古,有著如虎添翼般的重要。
泰晤士河遊船River Thames City Cruise
將倫敦泰晤士河兩岸的風光盡收眼底,國會大廈、大笨鐘、倫敦眼摩天輪等,讓您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這美麗而偉大的城市。千禧橋是英國具現代風格的橋梁,橫越在泰晤士河之上,連接聖保羅大教堂與泰特美術館,在意義上連接起歷史上重要的宗教聖地與現代藝術的匯集處。